近日,在兴义市丰都街道普子村,发生了一场特殊的“PK”。“PK”的一方是贵州大学专门研究昆虫的八个“秀才”,另一方是兴义市丰都街道普子村蚂蚱养殖专业户贺元林,双方一见面就较上了劲。
“土专家”贺元林与“虫秀才”团队在PK
“小脑壳,大肚婆,肚子里面全是药。可治疣,能抗癌,要想致富养起来,养呀养起来。”“虫秀才”团队人多阵仗大,夸起自家的宝贝“斑蝥”来是杠杠的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斑蝥虫成虫
贺元林这一方看似势单力薄,但他可是黔西南州最大的蚂蚱养殖户,已有50个养殖大棚,是不折不扣的“土专家”。面对“虫秀才”们,贺元林毫不示弱。“我的蚂蚱好,我的蚂蚱跳,我的蚂蚱卖得俏。小小的蚂蚱大大的产业,一年卖得几十万元,几呀几十万元。”
贺元林的蚂蚱养殖场
在现场PK中,双方也坦陈了彼此的不足。
“你的这个蚂蚱,虽然已经产业化了,但是你的这个养殖成本还是有点高,带动的乡亲们很少。”贵州大学博士研究生、芫来如此团队负责人周治成开门见山地说。
蚂蚱成虫
“如果你们不把这个养殖技术推广出来,没有产生经济效益,还不如我养的这个小蚂蚱。”贺元林快人快语。
眼看双方你来我往,难解难分,一旁观战的贵州大学副教授龙见坤也按捺不住了。
贵州大学副教授龙见坤(左二)在现场充当“和事佬”
“斑蝥养殖需要吃蚂蚱的卵,你们为什么不把斑蝥和蚂蚱养殖结合起来呢?我们可以把斑蝥提供部分给你饲养,免费提供技术指导,你看这样行不行?”
“好!龙教授,我求之不得。”龙见坤话音刚落,贺元林爽快应答,在场的“虫秀才”们则高声叫好。
“虫秀才”团队在做实验
“通过这次斗虫,我们斗出了思路,斗出了出路。作为农学学子,我们应主动走出校园,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所获得的科研成果,应用到田间地头去,将论文写在大地上,助力乡村振兴。我们现在是最能吃苦的年纪,要学会‘自找苦吃’,帮助更多的农民解决好实际难题,展现我们新时代青年农人的使命担当。”周治成事后感慨地说。
“虫秀才”团队和贺元林交流业务
“大学的科研团队给了我很大的帮扶机会,我将把斑蝥虫和蚂蚱结合起来养,进一步降低成本,增加效益,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。”“土专家”贺元林有感而发。(文/图孔令相张懿代仙羚梁大鹏王霞)
相关链接
斑蝥虫是一种优质中药材,其体内产生的斑蝥素对顽固性皮肤病和肝癌有很好的疗效。目前每克斑蝥素的市价在5000元以上,但斑蝥虫的养殖技术要求很高。目前,贵州大学已经取得一年九代的繁殖成果,远超同期全球一年最高三代的水平。
斑蝥虫幼虫
Copyright 2015-2022 北冰洋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