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网上有一个很火的帖子:
1977年,爷爷考上中专,轰动了全县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1992年,爸爸考上大专,班主任亲自送录取通知书!
2017年,我考上本科,还是985,只是全家吃了一顿烤鱼。
爷爷毕业后,把一家人带进了城!
爸爸毕业后,给一家人在一线城市买了房!
我毕业后,赶上疫情,已经失业半年。
现在很迷茫,是继续找工作?还是考研?
这是一个网友的真实经历,也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缩影。
40年前,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,一个中专生在村里就非常了不起。
40年后,别说跨越阶级,读书甚至解决不了一部分人的生存问题,毕业前一天还是象牙塔的“天之骄子”,毕业后直接就沦为找不到工作的“困难群体”。
如此巨大的反差让当代很多年轻人非常伤心,他们在迷茫困惑的时候肯定会反问一个问题——为什么会出现毕业即失业这种事情?
今天我将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来深挖这件事,帮助大家了解问题的根源在哪里,绝不是大家想象中简单的经济不景气。
大家都知道,1977年是中国教育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,因为在这一年恢复了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,无数学子有了向上攀爬的机会,阶级跨越的通道再次打开,一次千年一遇的世纪机遇正式降临。
当时伴随着改革的春风,整个华夏大地人才全面紧缺,除了大学提供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之外,社会还需要教育系统能提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,所以在1980年,我们学习苏联的学制,出台了中专政策。
那个年代的中专可不是现在很多人看不起的职校,当时的中专选拔十分严格,只有智力超群、学习优异的少年天才,才能考进中专,考不上的才会考虑上高中。
一旦考上中专,就意味着家庭命运的改变,因为中专生不仅可以转城镇户口、包分配,甚至还有干部身份。
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几年时间,大量专业人才的涌入帮助中国度过了困难的工业人才紧缺时期。
现在一些人很喜欢说人口红利,他们以为只要是人就是红利,但实际上,只有拥有足够数量的懂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(大学及中专生)和懂常识能识字的基础人才(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生),人口才能转化为工业发展的动力,不然就是纯粹的粮食消耗机器。
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时期,这个阶段社会最亟需的就是能进工厂的人才,而不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,所以中专制度才得以繁荣昌盛了十来年。
直到90年代,苏联解体,我们开始转而全面向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教育制度学习,这种转变带来的结果就是职业教育开始式微,然后恰好1997年又爆发了东亚金融风暴,中国出口受阻,大量工厂倒闭,而且,90年代大家也清楚,还有规模浩大的国企下岗潮,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,导致90年代末期的时候中国有大量找不到工作的闲散人员。
怎么走出这种困境?
第一, 铁饭碗大削减,中专生、大学生不再包分配。
第二, 大学扩招,用高校来吸纳劳动力。
这两个教育体制的改革才是如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源。
我给大家看两组数据进行对比:
1998年,中国高考报考人数是320万,大学毕业生是82.98万。
2023年,中国高考报考人数是1278万,大学毕业生是1158万人。
短短25年时间,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的人数直接暴涨了14倍!
即便如此,这还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全部原因。
真正导致中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,是政策转向太猛,没有预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。
没错,进入21世纪之后,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完成,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业技术人才,而需要更多的办公室白领人才进行补充,但这个改变的过程应该是有序进行的,而不是直接来一剂猛药。
可事实如何呢?随着大学的快速扩招,原先专注于职业教育的高校也纷纷升级为大学,不管师资力量如何,学校人才储备是否足够,很多技术学校也跟风开设了中文、会计、法律、金融等专业,这就导致整个社会对于大学生毕业生形成了一个基本预期,那就是只要读了大学,就能脱离体力劳动。
如果你读了大学之后进了工厂,或者依然从事的是体力劳动,那么一定会成为家长们眼中不争气的孩子。
这种社会环境让中国的教育体制选拔出的人才,几乎只有一条出路,那就是读大学,毕业之后当白领。
没人愿意当技术工人,也没有足够的专业技术学校培养技术工人,这就导致中国现在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,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,另一方面又是工厂招不到人。
中国真的有那么缺工作机会吗?其实不是,缺的只是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岗位而已。
美国能够用那套教育体制,不代表中国就可以直接学习,因为两国的国情截然不同。
美国是一个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,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80%,这就意味着美国有大量的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,所以他们优先选拔白领没问题。
但中国不一样,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,第三产业占比刚刚突破50%,我们依然是一个以工业制造业为支撑,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,这就意味着中国没有那么多白领工作的缺口,反而是还需要大量的产业技术工人。
教员曾经告诉过我们一个道理,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实事求是是基本的工作态度,有些领域摸着美国过河没问题,但一定要和我们的基本国情结合到一起,不然就会出现如今这种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局面。
尽管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开始进行中学分流,大力扶持技术学校,但远水解不了近渴,从学校教育到投入社会领域,这需要一个周期,在这个教育体制改革完成之前,我们必然会经历一个阵痛期。
Copyright 2015-2022 北冰洋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