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5月8日消息,近日,国际科技信息中心与爱思唯尔共同发布了《国内城市科创人才对比分析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。该报告从科研人才的规模、学术产出和影响力、科研合作成果以及“中国高被引学者”的科研产出表现等多个维度,分析比较2022年全国GDP排名领先的六大城市(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重庆、广州、苏州),在2018年至2022年五年期间的科研表现。报告发现:六个城市的科创人才规模逐年上升,整体学术产出规模和学术产出质量均稳步增强,跨境合作和产学合作也呈现出积极增长态势。
科研人才的聚集对于城市科研创新力至关重要。从各城市2018-2022年间科研人才规模来看,北京科研人才规模最大,约有76万科研人员。六城科研人才规模均呈增长趋势,其中,深圳市科研人才增速高达31.4%,苏州和广州分别以21.6%和20.9%位居第二和第三。各个城市的科研人才主要来自学术机构以及医疗机构、少数来自企业和政府机构。其中,深圳比其它城市有更高比例的科研人员来自企业,占深圳全部科研人员的7%;苏州则有更高比例的科研人员来自医疗机构,占比苏州全部科研人员的21%。
科研产出和学术影响力是衡量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。在学术产出方面,根据各城市2018-2022年间的整体学术产出规模,北京共产出892,891篇学术成果,在对标六城位居首位。在学术影响力方面,深圳市学术成果的归一化引文影响力高达1.55,在对标城市中位居首位。同时,六个城市的高影响力学术成果产出持续增长,在全球前1%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成果数量均以超过22%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加,深圳更是以高达41%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在对标城市中位居第一。
在科研人员的学科分布上,《报告》显示,六个城市多是在工程、医学、生物等领域的学者占比较高,但也呈现出不同特点:深圳在计算机学科的科研人员占比具有明显相对优势,有超过27%的科研人员活跃在该领域;广州在医学、生物化学领域的学者占比有优势;苏州则是在材料科学、化学领域的学者占比高于其它城市。在2020-2022年间,“中国高被引学者”在学科分布方面也各具城市特色:上海、广州、苏州和重庆在医学的高被引学者占比更高,北京在理学高被引学者占比更高,深圳在工学和理学的高被引学者占比更高。此外,与其他四城相比,深圳和苏州来自企业的高被引学者尤为突出 。
《报告》也显示了各个城市的各学科学术产出相对活跃度各不相同:相较于其它城市,北京在地球和行星科学相对活跃度最高;深圳在计算机科学、健康专业的学术研究最为活跃;重庆在心理学、神经科学的学科产出最为活跃;苏州在材料科学与化学领域学术产出相对活跃度最高;广州在免疫和微生物学、医学、牙医学等学科的相对活跃度高于其它城市;上海则是在艺术和人文、商业管理和会计、以及经济和金融等学科的相对活跃度更高。与此相对应,各城市学术产出集中的研究主题方向也呈现相异性,例如:深圳的热门研究主题主要映射于人工智能、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。(静静)
Copyright 2015-2022 北冰洋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